中国古代军事著作《武经总要》有关锤的绘图 (中间)
锤是一种兵器,为一种钝器,由“手持的石器”、“兽骨或木棍骨棒”等原始打击类武器混合发展成。本身主要以用其“重量”砸下对敌人伤害,最常见是锤头打横的T字形。[1]由金属锤头和柄组成,设计类似于战锤。有些锤头形似瓜类蔬果,也被称为“瓜锤”。锤一般有一个很重、很坚固的木制或铁制杆部,常常再辅以金属进行加固。锤的头部则以石头、铜、铁或钢制成。军用锤头还可能会有凸缘、圆柄等,能够深深刺入铠甲之中。锤的长度也有大有小。步兵的锤通常很短,大概在2英尺(0.61米)至3英尺(0.91米)之间。骑兵的锤则会长一些,适合在马背上进行横扫式的攻击。供双手把持的锤还会更长一些。
如今在现代战争中,很少有人还在使用锤了,但是许多政府部门(如英国下议院、美国国会)、大学和其他一些机构还还是会使用礼锤(英语:ceremonial mace)作为权威的象征,会在学术、国会、仪式游行当中使用。
历史[编辑]
新石器晚期中国北方已经有石制有凸起圆环锤头的棍棒。商代后期,中国的北方草原地区出现了啄头锤。西周时期四川地区有星状头棍棒、蒺藜头棍棒、啄头锤。战国时期已经有铜头棍棒。[2]
锤在古代也被称为“椎”,曾被北方少数民族用于骑兵作战。对于他们来说,锤便于制造,亦能对中原骑兵造成较大的伤害,由此得以被游牧民族广泛使用。在唐宋过后,中原军队也开始装备锤,但并非主战兵器。反而在宋代之后,一种较长名为“骨朵”的锤开始用作礼仪,后来因为其表面涂有金色又被称为“金瓜”。20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邹城地区发掘的明鲁荒王墓出土木质仪卫俑,就有这种手执“金瓜”的仪卫俑。[3]
柄较长的锤称骨朵,又称脉肫、胍肫,型制很多,若是圆球形锤头的称蒜头骨朵,刺球形锤头的称蒺藜骨朵。原称脉肫,后人语讹,以脉成骨,以肫为朵。[4]
参考[编辑]
^ 大波笃司. 圖解近身武器. 奇幻基地. 2008/05/02: 30–31. ISBN 978986671221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成东、锺少异《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 揭秘中国古代击打类兵器-锤的由来. wap.eastday.com.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武经总要·卷十三。
这是一篇关于武器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
查论编中国古代武器种类短柄
剑
短剑
斩马剑
匕首
爪刀
刀
环首刀
横刀
手刀
雁翅刀
雁翎刀
柳叶刀
牛尾刀
大刀
长刀
斩马刀
朴刀
苗刀
片刀
蝴蝶双刀
棒
斧
钩
锤
锏
鞭
拐(旋棍)
环(圈)
笔架叉
越王勾践剑
打神鞭
长柄
棍
矛
枪
标枪
槊
戈
戟
钺
戚
殳
挝
叉
耙
铲
镋
狼筅
狼牙棒
战槌
薙刀
长柄刀
偃月刀
眉尖刀
凤嘴刀
钩镰刀
戟刀
青龙偃月刀(关刀)
三尖两刃刀
丈八蛇矛
钩镰枪
火尖枪
方天画戟
三叉戟
如意金箍棒
九齿钉耙
月牙铲
弓弩
弓
弩
连弩
神臂弩
床子弩
火器
火箭
火枪
突火枪
火铳
手铳
三眼铳
掣电铳
迅雷铳
碗口铳
虎蹲炮
一窝蜂
火龙出水
连锁
流星锤
绳镖
双节棍
三节棍
九节鞭
锁镰
分铜锁
攻城
云梯
冲车
巢车
望楼车
轒辒车
洞屋
鹅车
吕公车
投石机
回回炮
猛火油
其它
盔甲
盾牌
藤牌
钩爪
飞镖
峨嵋刺
鸳鸯钺
鸡镰(英语:Chicken sickles)
风火轮
查论编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艺)五杂俎说弓 · 弩 · 枪 · 刀 · 剑 · 矛 · 盾 · 斧 · 钺 · 戟 · 鞭 · 锏 · 挝 · 殳 · 叉 · 耙 · 绵绳套索 · 白打水浒传说矛 · 锤 · 弓 · 弩 · 铳 · 鞭 · 锏 · 剑 · 链 · 挝 · 斧 · 钺 · 戈 · 戟 · 牌 · 棒 · 枪 · 杈九长九短九长枪 · 戟 · 棍 · 钺 · 叉 · 镋 · 戈 · 槊 · 耙九短刀 · 剑 · 拐 · 斧 · 鞭 · 锏 · 锤 · 钩 · 棒其它一刀 · 枪 · 剑 · 戟 · 棍 · 棒 · 槊 · 镋 · 斧 · 钺 · 铲 · 耙 · 鞭 · 锏 · 锤 · 叉 · 镰 · 戈 · 矛 · 环 · 橛其它二刀 · 枪 · 剑 · 戟 · 斧 · 钺 · 钩 · 叉 · 鞭 · 锏 · 锤 · 挝 · 镋 · 棍 · 槊 · 棒 · 拐子 · 流星 · 铁尺 · 扇